专注综合物流20年 400-663-9099

货物订单状态查询

首页物流行业知识 西北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及对策研究

西北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年08月26日09:18 

0 引言

电子商务物流中“最后一公里”作为唯一直接与最终用户接触的阶段,存在配送成本高、服务质量低等问题,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1]。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农村物流的发展情况越发重视。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对邮政、快递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相关要求。2021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农村寄递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农村地区流通体系建设。202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发展农村物流、完善农村物流体系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意义。在此政策背景下,农村电商和物流行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因农村自身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等因素的限制,物流配送以及“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

1 西北地区农村物流的发展现状

1.1 农村物流配送模式多样却难以下沉

图片

图1 直接配送模式流程图

西北地区的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分布更加的分散,且村与村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对于物流公司来说下沉成本过高。因此大多数情况都是集中配送至某一固定站点,由村民自行取走。农村末端物流设施落后,“最后一公里”配送未形成体系,严重阻碍了农村电商的发展。目前,农村物流配送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式。

1.1.1 直接配送模式

直接配送模式(见图1)是按照配送人员与消费者约定好的时间,将快件送至消费者手中以完成末端配送的模式。换言之,就是提供上门服务。但由于成本过高,并不是所有快递公司都能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目前在我国农村采取直接配送模式的主要是中国邮政、京东和苏宁易购等物流公司。这种配送模式有一定优势,但存在效率差的劣势,且在分散的农村很难形成体系。

1.1.2 菜鸟驿站模式

菜鸟驿站(见图2)是阿里巴巴菜鸟旗下的数字社区生活服务品牌,是社区、校园物流场景的开辟者和领导者,面向消费者提供快递保管、社区零售相关的寄递、自提、按需上门、团购、回收、洗衣等选择,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多元的物流和生活服务平台。菜鸟驿站模式是目前最切合农村条件的配送方式之一,相比于直接配送模式,该模式大幅度减少了运营人员的数量,降低了配送成本,同时也提高了配送效率。但并没有给消费者提供便利,仍需要农村消费者去镇级站点根据取件码自行取件,依旧没有做到配送下沉,也没有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一定程度上还是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

1.1.3 村级合作点模式

村级合作点模式(见图3)是物流公司配送员将快件配送至各村固定的合作站点,这种合作站点主要是一些便利店,还有少部分是村委会合作站点。这种模式相对于前两种模式来说更为先进,更加便利于农村消费者,不但减少了物流公司运营人员的数量,还做到了快递进村,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该模式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但在我国农村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大多数农村消费者还是要依赖于菜鸟模式的取件方式,所以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发展还是任重而道远。

图片

图2 菜鸟驿站配送模式流程图

图片

图3 村级合作点配送模式流程图

1.2 农村物流分布集中

西北地区本身是中国西北内陆的一个区域,地形主要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地广人稀,交通条件不发达。西北农村地区的发展和交通更是受限,以至于各大电商以及物流公司都会在页面备注一句:“西北偏远地区不包邮”。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向西北地区的倾斜,西北地区的交通条件更加便利,随之物流也进一步完善发展,“不包邮”的情况在西北绝大数地区已经不复存在。虽然整个物流系统在向好发展,但是农村末端“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形势还是不太乐观,因为村与村之间的分布较为分散,交通也很不便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物流分布的集中性。绝大多数都是镇级政府管辖之下的几个村子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统一镇级区域的配送,而各村村民则得自行去镇级地区取件,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商发展。

1.3 农村物流企业获利空间广阔

农村物流是指物流公司为农村居民提供揽收和配送快件服务的体系。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主要受制于农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需求等因素的影响[2]。农村物流得以发展是因为农村电商的崛起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抖音、微信和快手等APP的兴起,农民也关注到了这股互联网潮流的力量,不仅在各大平台可以购买需要的商品,还可以直接经营推销农产品。同时根据CNNIC的互联网统计数据(见图4),农村电商网民也逐年在增加,截止到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67亿,其中农村网民规模为3.08亿,相比于2020年增长了0.58亿。农村电商零售额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获利空间显而易见,这便带动了农村电商和物流企业的发展。

2 西北地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存在的问题

2.1“最后一公里”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图片

图4 2014—2022年农村网民规模变化趋势图

数据来源: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数据整理

西北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是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3]。首先是交通方面的不完善,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的推动下,农村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道路交通方面最为突出。当前绝大部分村庄都实现了道路硬化,村与村之间交通也非常通畅,但是农产品产地的道路交通情况依旧不容乐观。农村道路只容得下小型车辆通行,大型货物车辆无法到达,这也严重影响着电商物流发展。其次是农村物流仓储的不完善,目前,西北农村没有健全的大型仓储系统。一旦有需要冷冻储藏的货物,没有冷冻链仓库,货物隔天就会腐烂。最后是缺乏农村物流网点,当前村民取件或寄件一般都是去镇级物流站点,村子里面缺乏站点。这几个方面的基础设施严重制约着农村电商的发展。

2.2“最后一公里”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物流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是影响物流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4]。一方面,西北地区的农村居民总体受教育水平偏低,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抽样调查,中国6岁及6岁以上未上过学的人口共计112.92万人,其中西北五省共计11万人,占全国总文盲人口的9.7%。而受过教育的农村居民中,硕士以上的高学历群体占比不足0.32%,使农村地区的物流配送质量与效率难以保障。另一方面,从当前西北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发展情况来看,急需高质量的技术性人才,但就目前西北农村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青壮年和高学历人群选择外出务工贴补家用,留在农村的多数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综上,农村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缺乏专业的培训,仅仅能从事一些机械的搬运工作。真正了解农村产业,愿意为农村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又拥有良好的物流专业知识技能的高质量人才少之又少[5]

2.3“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过高,服务不到位

西北地区农村的分布相对于城市而言较为分散,且地形复杂道路不平整,交通不顺畅。由于村与村之间的分散性,配送员不能一次性将快件配送到消费者手中,往往需要将不同的快件送往不同的村庄,有些坐落在偏远地方的村庄,还需要快递员走很长一段路才能配送成功。这就意味着在配送过程中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了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而这种一对一的配送方式,还会出现服务不到位的情况,文化素质与道德素质不高的配送员,会对消费者的安全造成隐患。这就严重影响着物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网友热评